国际中文教育十一载,引领学生们找到人生的方向
来源: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是什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对于我来说,最神圣的职业是教师。

走上国际中文教育之路
我来自哈萨克斯坦一座美丽的城市——阿拉木图,它是哈萨克斯坦的金融和教育中心。
讲起我与中文的缘分,还得从2002年说起。那一年,我在姑姑的建议下报考了阿拜师范大学东方系中文专业,开始学习中文。
走上国际中文教育之路,还得感谢我的大学老师--法丽达·沃拉兹阿勒。记得老师曾对我们说:"中哈关系会越来越好,而你们这些学习中文的学生,是最关键的搭桥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在心中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成为一名中文教师。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用中文交流,老师常会带我们去体验春节,参加各种文艺活动。2006年,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开办了中国馆,老师也会带着我们去那里读中文书籍。

临近毕业时,老师建议我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寻找适合的工作,我决定从事教育行业。
我的国际中文教学"武器"
在学生眼中,我是什么样的呢?记得曾有学生对我说:"您在我们的眼中是一位严厉的老师。"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我这些顽皮的学生来说,"严师"更有效。为了让这些"小调皮"们听我的话,我会拿出我的独门"武器"——一根褐色的小木棍。
这是干什么用的呢?如果谁没有完成我布置的作业,或上课的时候哪个"捣蛋鬼"没有认真听课,我的小木棍就派上了用场。这个时候,教室里会响起"啪"的一声,学生们听到响声,立刻就会坐直身体,走神的同学也会回过神来,抬起头盯着黑板。
记得有一次上课,因为小木棍,还产生了一个小插曲。那节课也许是我讲得太投入了,也许是木棒太不禁打了,木棒在黑板上一敲就断了。这下可乐坏了那些不爱写作业的"小调皮",每一张脸都笑成了一朵花。
看着他们笑,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不过我告诉他们:虽然我暂时没有了"武器",但是照样可以用眼神镇住你们这些不听话的"小调皮"。
我的国际中文教学"秘籍"
从事中文教学的十多年里,我慢慢地掌握了孩子们的心理,事实证明这确实更加有效地辅助了我的教学。我发现,光有"强硬"的规则还不够,必须配合"柔软"的爱和关心,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因此,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为了让刚开始学习中文的孩子们对中文产生兴趣,我采取了很多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在声调学习部分,我告诉他们,二声就像提问问题时的句尾,而四声则更像是在你跌倒时发出的"啊"的声音。学生们听了我这样的讲解后,立马就理解了这两个声调如何发音。
为了让学生们觉得汉字不难,我常常在网上下载有趣的识字软件,让他们知道汉字的结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哭"字,两个"口"是眼睛,那一点是眼泪,"大"字就是擦眼泪的动作了。这样解释后,当我再向学生们讲解"笑"字时,同学们马上心领神会,画出皱纹、嘴角,凑成了一个"笑"字。
通过这样分解加想象的方式,同学们很快对汉字书写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们表示:"这样学汉字很有趣,也更容易记住了。"
"上课唱歌绕口令,相声表演情景剧,朗诵舞蹈走猫步,画画书法看电影,太极表演真功夫"。这也是我十多年中文教学经历中积累起来如何提高中文水平的"十八般武艺",我把这些方法编成顺口溜教给学生。

学习中文不仅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带领着我的学生们走向人生的光明之路。随着中哈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中文的学生们未来将成为两国积极发展伙伴关系的桥梁。
作者简介:贾娜尔·巴扎尔太(Bazartay Zhanar),现任哈萨克斯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中文教师,已从教11年。她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中文加强和中国的交流,促进中哈友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