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项目展示

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

为加强中国文物展览作品外译,推动文博领域多语言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国文博艺术的跨文化阐释和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2023年策划推出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吸引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名汉学青年学者参加。

工作坊聚焦“中国文物和博物馆”主题,依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瓷器、书画、服饰、饮食等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创新开设“中国文化课”“语言翻译课”“展览文本翻译实践”三大版块,覆盖阿拉伯语、英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日语、波斯语7个语言。

课程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研究馆员翟胜利、社会教育部副研究馆员梅松松、书画院研究馆员朱万章等7位文博领域资深专家、学者、策展人,以及“谢赫哈马德翻译与国际谅解奖”得主薛庆国教授,“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获得者文铮教授、陈英教授,伊朗语言中心汉语专业创始人阿明(Bazrafshan Amin)主任,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娜希徳(Nahed Abdulla Ebrahim)教授等12位中外资深专家学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讲座。此外,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现场开设融媒体沉浸式直播课——中国古代服饰专题课程。

本次工作坊注重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翻译实践能力,除了文博主题文化课讲授、语言翻译课交流,还特别设置展览文本翻译实践环节。学员们对相关展览介绍的选段进行试译,并由授课专家进行逐一评审。汉学青年们先悟“道”,后学“译”,在实践与互动中切磋译技,深入了解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探讨文物名称翻译的特点,寻求文博的可操作性翻译策略。

版权所有: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中文联盟

技术支持: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