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到法国,从志愿者到公派教师——我的汉教之路
来源:北语中国学融媒先锋微信公众号
英国公立小学志愿者
2021年9月,我由学校推荐选拔为普通志愿者前往英国任教,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第一次寄宿,第一次站上真正意义上的讲台……
我所任教的Llanharan Primary School处于英伦四国之一的威尔士首府Cardiff卡迪夫附近的小村子里。威尔士的语言教学情况相较于其他三个地区来说比较十分特殊。在威尔士,英语和威尔士语都是官方语言。根据《国家课程》的规定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习英语和威尔士语,同时威尔士11岁-14岁的学生还需要学习至少一门现代语言。
我是学校唯一一名中文老师,学校也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更没有教材提供,所以我只能自己设计整个教学框架和目标。我在这八个月的实习中按照四个主题内容给各班进行教学:熊猫主题、学校主题、饮食主题、节日主题,主题确定参考了YCT话题大纲、GCSE中文话题大纲以及一些论文,其中也实验性地加入了游戏教学法——侦探游戏。文化体验活动主要有:春节制作红包和写福字系列活动、筷子文化及实操活动、书法文化及毛笔实操活动等。


这些英国孩子们每次看到我的时候,很远就挥起他们的小手,大声地喊出“你好”“再见”“谢谢”,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可替代。学生们对中文以及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和努力也让我感到温暖和欣慰。在英国的工作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经历,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
法国拉罗谢尔孔子学院志愿者
为了更加了解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在海外的发展,我选择延毕一年去孔子学院做志愿者工作,这意味着将会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在孔子学院的工作期间,我前后共承担8个班的教学任务。成年人在课堂上比较内敛,不太愿意主动开口说话,但又无法接受机械式的练习,我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学生性格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目的,需要提供一些他们真正感兴趣且在他们中文能力范围内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开口。同时我也积极与院长和当地老师交流、虚心求教,寻求教学建议和意见,最终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另外,我和孔院其他老师一同指导两名应用外语系学生参加2023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22届)法国赛区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在孔院,文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我在的孔院每个月至少都有一场文化活动,在我任职期间共参与策划、组织和实施文化活动18场。除了像传统节日、电影节、中文日等孔院自行组织的之外,我们也需要配合大学组织相关活动,如:开放日、新生见面会等。另外,我们也经常受邀前往当地社区和中小学参加和举办一些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去小学带着孩子们唱《新年好》中文歌、打太极扇、折兔子灯笼、剪纸、吹墨梅花等。






除了教学和文化活动外,我也负责一部分的宣传工作,包括运营孔院的INS账号、设计文化活动海报、制作宣传手册、撰写孔院活动的新闻稿、视频剪辑等。
这一学年的工作充实丰富,我不仅在教学方面有所突破,还增长了很多管理和组织文化活动的经验,这让我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热情只增不减。因此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成为一名公派教师,继续为这个事业而努力。
法国拉罗谢尔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
成为国际中文教师之后,同样的工作环境,工作的重心却转移到大学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以及其他专业的中文选修课上。考勤、课堂管理、和教务沟通、考试、补考等等,这一切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
我的学生更加成熟和专注,对语言学习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我在备课时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课程要求和学生背景,并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和衔接,设计更为系统和专业的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汉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但这也恰好可以将我在研究生时期学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想要实现北语“用中文教中文”和“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让我每天绞尽脑汁备课,充满挑战的同时也很意思。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公派教师的责任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成就感和学习成长。


这一学期的经历不仅让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我对中文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我深知教师身份的转变不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责任和使命的承担。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中文教学和中法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胡明慧,拉罗谢尔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曾作为志愿者派往英国公立小学和拉罗谢尔孔子学院,《冬奥会交际汉语口袋书》《亚运会交际汉语口袋书》编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