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眼中的中国

其米德策耶:译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最大的乐趣

信息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

其米德策耶.jpg

其米德策耶教授是蒙古国首位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汉学家、翻译家。他编写了《简明常用汉字字典》《汉蒙教程》,出版了译作《论语》《大学》《孙子兵法》《中庸》,以及《我们知晓与不知晓的中国:思维和文化》《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短篇小说选》等多部著作。

翻译中国经典作品,让蒙古国民众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40多年前,其米德策耶在蒙古国国立大学系统学习了三年中文。他发现中国文化中的很多奥秘值得探索,这为他此后致力于汉学研究播下了种子。

1987年,其米德策耶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他发现孔子学说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在蒙古国却几乎没有人研究。其米德策耶认为,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孔子。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善于学习,热爱学习,强调要活到老学到老,并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孔子思想是世界哲学思想的瑰宝,蒙古国民众不仅应该了解孔子思想,而且应该把孔子思想中仁、爱等哲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于此,其米德策耶决定开始研究孔子的思想,翻译孔子的典籍。

经过多年耕耘,其米德策耶深入研究中国文化,笔耕不辍,积极翻译和推介中国优秀作品,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推动蒙古国教育、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研究孔子学说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将《论语》《大学》等典籍翻译成蒙古文,并因此荣获蒙古国“金羽毛”文学奖,这是蒙古国优秀翻译作品的最高奖,每年仅有一人能获此殊荣。蒙古文版《论语》成为当今蒙古国畅销书之一,2010年前已第四次再版。20年来,其米德策耶先后译介了《中庸》《孙子兵法》《孟子》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希望进一步加深蒙古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孔子学说的了解。

此外,其米德策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每周除了为学生上课外,还经常通过各种讲座和媒体介绍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双文化能力,架设语言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

“我在不断的研究和翻译中,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深了,这让我乐在其中。”其米德策耶表示,“我的事业和生活离不开中文,离不开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汉学研究和中国文学翻译工作浩如烟海,我所完成的工作不过是沧海一粟。我需要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

在出版多本译作后,其米德策耶深深感到,梳理和提炼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并用浅显语言介绍给同胞十分必要。于是,他以汉学家的视角,编写了西里尔蒙古文专著《我们知晓与不知晓的中国:思维和文化》。书中对中国人的含蓄、重视仁义等特点做了分析,也介绍了中国的饮食和茶文化等,很受读者喜欢。

除了翻译事业,其米德策耶担任蒙古国中文教学机构外方负责人以来,深入当地重点高校及多所中小学,调研中文教学情况,协助开展中文教学和本土师资培训,为促进中蒙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蒙古国中文教学机构如今已成为一所综合型学院。在中文教学方面,坚持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已累计培养非学历学员5000余人次。此外,该机构于2010年成立了“蒙古国汉学家俱乐部”,2014年出版了《蒙古国汉学研究》学术期刊。

“如果说蒙古国中文教学机构是一株茁壮成长的小树,那么蒙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就是它成长的沃土和阳光雨露。实现蒙中友好关系的更大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培养一代又一代致力于蒙中友好的人士。海外中文教学机构所肩负的正是这一光荣使命。”其米德策耶教授深情说道。

在蒙古国,中文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中华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我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中文、看中国名著,这是对我们汉学研究人员最大的鼓励。”

版权所有: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中文联盟

技术支持: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