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眼中的中国

白罗米:文学翻译沟通心灵

信息来源: CCTSS(中国文化译研网)微信公众号

白罗米.jpg

白罗米(Luminita Balan),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长期致力于推进罗中文化、教育、文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她投身中文教学近三十年,学生遍布罗马尼亚各行各业;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到今天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她的翻译和研究跨越中国古今。

“中国姑娘”和她的中国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初,罗马尼亚政府决定选几所小学进行外语试点教学,白罗米所在小学恰好成为唯一的中文试点学校。因此,七岁的她便开始接触中文。

从小学到中学的七年里,白罗米每周都会上一次中文课。当时的她并不知道日后中文会给她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儿时在中文课上被激发出来的那股热情,伴随了白罗米一生。而她,也从此成为了亲朋好友口中的“中国姑娘”。

方块字里有乾坤。初学中文的那些年,白罗米开始逐渐领会到中文的魅力。“曾读过的每一本书、翻过的每一本杂志,都会将中国的方方面面呈现在我面前,全都是我视若珍宝的重要财富,隐藏着通往神奇世界的路径。”

读大学时,白罗米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学习中文。“我很努力地学习,以通过入学考试。得知自己被布加勒斯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录取,将在该校学习中文和英语的那天,我简直太高兴了!”

大学期间,白罗米最感兴趣的是翻译课,这门课程帮她掌握了罗中双语互译的专业知识。她还迷上了中国古典哲学,并进一步学习了文言文。

从文学到文化:通过翻译让更多的罗马尼亚人走进中文世界

因为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文,所以白罗米自童年时代起就接触了许多中国文学作品,《西游记》便是她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中国神话故事。然而,直到上大学,白罗米才有机会开始广泛阅读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因工作需要,她的研究范围主要在汉语语言文字方面,曾翻译出版过《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字的规范化》(1999)、《现代汉语词汇》(2002)、《现代汉语课本》(2002)以及《中国语言学》(2005)等。虽没有专门研究文学,但阅读文学作品却是她最重要的爱好之一。

毕业之后,白罗米成为了布加勒斯特大学的一名教师,专门教授中文。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她开始尝试与恩师蒂亚娜·西格尔(Tatiana Segal)一同翻译《庄子》。

在这个过程中,白罗米惊喜地发现,除了汉学家和学习中文的人以外,还有许多罗马尼亚人对中华文化也很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中国文学著作。

“翻译《庄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不仅将原文译为罗马尼亚文,还在文中增加了详尽的注释和评论。”白罗米说。

虽然翻译中国经典著作《庄子》,对于刚毕业不久的白罗米来说,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然而,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二十年如一日,查阅大量中西方注释和研究成果,终于在2009年出版《庄子》罗马尼亚译本。

期间,每当她面对困惑和担心时,对中文的热爱总会给她激励和勇气。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罗马尼亚人可以了解这位中国作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白罗米陆续翻译了莫言的两本小说——《天堂蒜薹之歌》(2014)和《酒国》(2015)。在当地出版后广受读者认可。

“在翻译过程中,我总是会思考中文和罗马尼亚文的不同表达形式、逻辑思维和语言习惯,因此,翻译时经常需要增添一些词或短句,以便更准确地把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表达出来。我越来越体会到,完成一个翻译项目必须要以罗马尼亚读者的角度去通读,对于那些读不通顺的语句,或者无法理解的表达,要尽量作出修订,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正是白罗米教授的这份严谨,让越来越多罗马尼亚人能够更加准确、顺畅地去阅读中国文学,走进中国文化。

翻译确实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对白罗米来说,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是她最大的乐趣。“中国人民教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么多年来,作为汉学家和译者,我翻译了众多中国典籍和文学作品,增进了当地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罗中文化间的沟通。我感到特别高兴,充满了成就感。接下来,我还会有新的翻译计划,因为中国文学有那么多的优秀作品值得翻译,我会让更多的罗马尼亚人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在探寻中文的道路上如获至宝

除了翻译领域,白罗米还积极投身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不遗余力地推动当地的中文教育发展。

白罗米曾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我一直很遗憾自己的力量无法让更多罗马尼亚人接触到中文,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了解更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但让她开心的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罗马尼亚当地中文教育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2016年,罗马尼亚教育部宣布将中文列入中小学外语语言课程名单,这标志着中文正式被纳入罗马尼亚国民教育体系。“这是我探索中文荆棘之路上获得的最大宝藏。”白罗米欣慰地表示,不过这也意味着,对中文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白罗米积极推动罗马尼亚本土中文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为中文在罗马尼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目前,布加勒斯特大学正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发系列教材,将致力于为罗马尼亚学生打造量身订制的本土中文教材。”

作为致力于增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白罗米的带领和组织下,每年当地都会开展50多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高端学术论坛、打造学术交流品牌。

回顾与中文结缘的经历,白罗米表示,“或许我一开始确实是选择了一条满布荆棘的艰难之路,但每当看见自己的努力成果,我就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且我相信,每个与中国结缘的人都将从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不可思议且无穷无尽的宝藏中获益。”

版权所有: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中文联盟

技术支持: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