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桑:与中文结缘改变了我的一生
信息来源: 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中国、南方周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白乐桑(Joël Bellassen)是法国著名汉学家,首任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Inspecteur général de chinois),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大学时主修哲学和汉语,1973年毕业前夕,他作为法国第一批公派赴华留学生前往北京,此后再也没中断过与中国的缘分。1950年出生的白乐桑,也是中法文化教育合作的推动者和见证者。除了主编《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汉语语法使用说明》《汉字的表意王国》等30多部语言学专著之外,还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药》《呐喊》等名篇翻译为法文。
中国情缘
“从我第一次接触中文到如今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了。从好奇到认知再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深深地吸引了我,并改变了我的一生。”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的法国汉语语言学家和汉语教育学家白乐桑回忆自己学习中文的经历时如是说。
1969年,白乐桑进入巴黎第八大学攻读中文。毕业前,恰逢中法恢复文化交流,1973年白乐桑赴华留学,成为首批前往中国的法国留学生之一。“当时这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喜讯,也改变了我的一生。”他自豪地说。
“在法国学习中文时,只要与中国和中文有关的我都感兴趣,从成语故事到下围棋,还有老庄思想以及鲁迅的文学作品。但百闻不如一见,得益于在中国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我的中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白乐桑回忆道。
1975年,白乐桑学成回国,此后40余年里一直致力于中文推广、研究与教学工作,个人生涯与中法文化交流紧密相连。2006年至2016年期间,他担任首任汉语总督学。
白乐桑说,近20年,法国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例如在中等教育阶段,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中文教学也越来越规范。很多学生家长认为,掌握中文将在子女未来就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白乐桑指出,如今中文在法国的应用愈加广泛。“比如在卢浮宫、戴高乐机场、巴黎一些火车站,标记提示语通常使用三大语言,第一是法语,第二是英语,第三就是中文。这是我以前学习中文时没有想到的事。”
十多年来,法国政府陆续在10个学区的46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国际班,这个数量在法国中小学开设的17种语言的国际班中位居第三。据统计,2018年,有10万多法国学生学习中文。
白乐桑认为,法国兴起中文热与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法国教育部的支持密不可分。他说,法国是第一个在大学里开办中文系的西方国家,其中文教育规模远超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此外,教育部也有明确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汉语教学。“例如法国任命了专职的汉语总督学,这对法国教育体制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举措。”
他认为,有更多法国人学习中文并且真正深入地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以增进了解、消除偏见,这是法国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最佳途径。
谈及对两国关系的期待,白乐桑说:“我将继续推广中国文化,希望两国关系,尤其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能够继续繁荣、愈加密切。”
走在中文世界传播的道路上
“语言很有意思,它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产生语言的物质环境。比如在芬兰语中,有好几种词表示‘雪’,而法语就一个词,因为法国没有芬兰那么常下雪,不需要更多词。
人类思维方式是由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决定的。比如,虽然法语和英语一些词汇大同小异,它们在语言的本质上、在如何处理周围信息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一定程度上,英语更接近于中文,这是已经被证明的了。如果你观察英、法古典哲学,远远一看都是西方哲学,但其实也非常不同。英国古典哲学以实用为特征,就是所谓的经验主义,这就与法国和德国古典哲学很不一样,德国古典哲学当然更抽象。我更相信中西方在思想上和思维方式上是互补的,就像太极图一样。比如西方主客体关系分得很清楚,而中国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西方文化被视为注重线性逻辑思维和思辨性,中国思维方式被视为更加重视灵活性,两者就应该是互补的。”
大概从1980年代中前期开始,白乐桑逐渐形成了相对明确、系统的“字本位”汉语教学法,强调以字带词、字词兼顾,并以此原则编撰教材。1989年主编出版《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巴黎,与张朋朋合作),影响巨大;该著中文版名《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字教材》。80年代中后期,他还酝酿制定了第一部“汉字门槛”的400个常用基本汉字词汇表,成为法国中文教学和考核的重要指标。他说,“法式字本位并非只强调汉字教学,而是从中文教学的整体来考虑的。”换言之,白乐桑教授的汉语教学方法在汉字教学的同时,灌注有他的系统性的语言理论整体观。
2002年,白乐桑主编出版了《说字解词》。2010年,出版了与Arnaud Arslangul合作编撰的汉语工具书《通用汉语》。2011年,与刘嘉陵教授合作编写的汉语阅读教材《滚雪球学汉语》出版。2012年,与旅法华人画家陈德宏合作编写的《汉字的表意王国》在巴黎出版。近年正领衔撰写一部《法国汉语传播的历史》。
法国是全世界最早把汉语列入基础教育体系、作为高考科目的国家。白乐桑表示,他希望、也相信欧美其他国家,应该把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正规外语。这样,东西方文化就会真正起一种互补的作用,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远距离语言”,不止是学习一种工具,而是学习“他者”。